“十二年前,我们省队在这里训练,我来采访过,那时候这里只有二层的小楼,看上去比较破旧。今天来这里,大变样了!”昨天,到杭州参加全国晚报奥运好新闻评选会的各地体育记者们参观了千岛湖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来自江西南昌晚报的熊克成直呼变化大。然而更令大家意外的是,奥运冠军孟关良昨天还客串当起了导游。
“座驾”什么价?
条条都比汽车贵
一走进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大门,就看到大楼前空地上层层叠架着的皮艇、划艇。
经常采访体育大赛,但记者们的关注点往往会放在运动员身上,对于他们使用的“武器”了解并不多。
一位记者走到一艘艇边,掂了一下它的份量,比想像中的轻很多,就知道它肯定价值不菲。“国产艇每艘二十万元,进口艇至少得四十万以上。现在运动员们一般都用进口艇。”闻此言,大家除了与奥运冠军合影,忙站到那艇架边上,留个珍贵的镜头。”
最难挨的季节?
不是冬天,是夏天
昨天,千岛湖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里非常忙碌。训练馆内,一队人马在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湖面上,十来条艇在各自的航道上奋勇向前。
“这段时间,在我们这里训练的队很多,有山东的,有陕西的,有江西的。他们之所以选择来这里,一是因为这里的条件好,而且这里的氛围更好,运动员们训练起来更带劲。”孟关良说。
四周青山碧水,轻风阵阵,各路记者直呼“太美了”。“可是到了冬天怎么办?水这么冷,风如刀割,运动员们肯定很受不了。”有人问。
没想到孟关良的回答同样令人意外:“其实冬天还算可以,运动再加多穿点衣服。最难挨的是夏天,气温那么高,整个湖面上就像个大蒸笼,那段时间才真的最考验人。” 本报记者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