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划艇协会Chinese Canoe Association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激流止息回旋不再 获取奥运赛场信息为重中之重

2007-08-19 21:10     

    官方网讯 好运北京皮划艇激流回旋中国公开赛8月19日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结束,参赛的各国选手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了解北京奥运会赛道水流、环境、气候等重要信息,高手在比赛中获得好名次。

    参赛之意未必在夺冠 获取赛场信息直指明年

    这次中国公开赛参赛选手总数104人并不多,但高水平选手比例却相当不低,2007世界排名前20位的选手,男子皮艇14人,男子单人划艇12人,女子皮艇10人,男子双人划艇8对选手,达到了参赛选手总数的一半。其中,最近两届奥运会前三名选手8人,男子皮艇和男子单人划艇的世界排名前10位选手各有8人。可以说,规模不算大的中国公开赛聚集了相当多的世界优秀运动员。

    这给了人们一个重要信息:如此之多的优秀选手高度重视本次中国公开赛,他们的目标绝不仅仅在于取得一个比赛的胜利,面对日益临近的北京奥运会,收集明年奥运会赛场以及相关信息、更有针对性地备战才是关键之处。

    这一点通过比赛得到了证实。所有的选手都关注赛道,都会谈到这个赛场的水流很急、流量很大,浪高,比起大部分赛场来说属于难度较高的。正如国际皮划艇联合会主席乌尔里希·菲尔德霍夫Ulrich Feldhoff所言:“它有最大的水位落差,最高的技术含量,只有最优秀的运动员才能在这个比赛线路中取胜,没有谁可以侥幸赢得比赛。”

    很多优秀选手都毫不隐讳他们此次前来是为了感受赛道、感受水流。两届奥运会男子单人划艇冠军、本次无缘决赛的法国选手托尼·埃斯唐盖(Tony Estanguet)说:“我来这里更重要的是为了熟悉北京奥运会赛场,我预赛第一轮犯了很多错误,第二轮就要减少错误。”而他在半决赛中为了尝试新的行进线路,竟然折断了划桨。可以说,这是一个珍惜本次比赛机会、意图每轮比赛以不同方式、不同战略战术适应赛道的典型。很多选手与之类似,第一轮碰撞水门多,第二轮就试图划得更稳、减少罚秒;第一轮错误少,第二轮就尝试更快的速度。

    北京奥运赛场的这一重要信息将直接影响到各国备战2008奥运会的策略制定,获得男子单人皮艇亚军的德国选手法比安·多夫勒(Fabian Dorfler)提到,德国队在北半球的冬天会到温暖的悉尼去训练,那里有与北京赛场水流量相近的赛道。斯洛文尼亚、法国、美国这些取得好成绩的队伍,在备战奥运会的最后一年,都会采用集中的方式,加大备战力度。

    赛果印证高手非虚名 黑马驰骋北京难上加难

    在这个公认的难度较高的赛场比赛,最终结果果然如国际划联主席乌尔里希·菲尔德霍夫的预言:只有最优秀的运动员才能在这个比赛线路中取胜。如果以今年三站世界杯赛成绩构成的世界排名(世锦赛尚未举行,所以没有列入)这个坐标为参照,男子单人划艇前三名选手依次为第2、第1、第7;男子单人皮艇前三名为第8、第3、第13;男子双人划艇前三名为第1、第7、第9;女子皮艇前三名为第1、第8、第20。领奖台上站立的,包括奥运冠军、亚军、世锦赛冠军。

    当然也有一些选手还没有找到恰如其分的感觉,包括托尼·埃斯唐盖、两位男子单人皮艇排名今年世界前三的德国选手亚历山大·格林(Alexander Grimm)以及埃里克·普凡莫勒(Erik Pfannmoller)、英国的雅典奥运会男子单人皮艇银牌获得者坎贝尔·沃尔什Campbell Walsh这样的优秀选手。

    中国选手与外国选手一样没有提前适应这个赛场,年轻的队员们表现参差,显示出技术和比赛经验上的明显差距:女子皮艇三个选手全部进入半决赛,李晶晶,李彤,邹映影;男子双人划艇两对选手进了半决赛,;今年在布拉格为中国取得了第一枚世界杯铜牌的男子双人划艇选手胡明海/舒俊榕翻艇、漏过水门,预赛垫底;男子单人划艇只有16岁小将滕志强以预赛总成绩第6进入半决赛,之后求胜心切,心态的变化加上技术底子的相对不足导致无缘决赛;男子皮艇没有人闯过预赛关。

    中国队领队李欣说,中国设立这个项目仅有7年多,运动员训练年限短,而且参赛少,每年最好的选手全部国内国际比赛机会加起来也只有七、八次,而外国选手一年参赛最多的达几十次。赛前他说过,本次参赛目的,第一是排除东道主优势、在同样不熟悉赛道的情况下寻找中国队的差距,第二是锻炼队伍的比赛经验。由此看来,中国队的收获、教训同样是丰富的。

    无论对外国如林高手,还是东道主中国队,本次中国公开赛的作用都是意味深长的;无论是取得满意的比赛名次,还是得到令人失落的结果,这次在北京举行的激流回旋皮划艇中国公开赛都会成为备战奥运会的重要依据。明年此时,人们一定会看到一些今年熟悉的面孔被授予奖牌。(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