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作为人类生产和交通的工具,已经有上万年的历史了,而世界最古老的小船——原始人的独木舟是现代皮划艇的祖先。
皮划艇和独木舟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有其历史根源的。皮划艇运动包括皮艇和划艇两种小船,皮艇的英文是Kayak,其原意是指爱斯基摩人的独木舟;划艇的英文是Canoe,其原意也是独木舟。因此,在欧美一些地区把皮艇和划艇统称为Canoe。
皮划艇运动是桨手乘坐一特制小艇,由一个或几个桨手面向前进方向划进的划船运动。
皮划艇包括皮艇和划船,都是两头尖小,没有桨架的船艇。由于这两种艇的比赛场地、比赛距离、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基本相同,因此皮艇和划艇统称为皮划艇运动。但这两种艇的船形结构、桨的形状、运动员的划桨姿势、握桨方法和技术动作则完全不同。皮艇运动员是坐在前后都有甲板的座舱内,握一支两端都有桨叶的桨,在艇两侧左右轮流划桨。划艇则是桨手前腿成弓步,后腿跪着,两手握一支单面桨在艇的一侧划水,分左桨和右桨。皮艇有尾舵,由桨手两脚操纵;划艇无舵。
现在国际皮划艇联合会也只用Canoe代表皮艇和划艇。皮划艇是奥运会比赛项目。在欧洲开展很普遍,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20世纪30年代中期,该项运动传入亚洲,当时在广州珠江就有人划皮艇。1974年中国参加了国际划艇联合会。1975年到1980年中国先后5次参加世界皮划艇锦标赛和一些国际性比赛。自从孟关良和杨文军在雅典奥运会上赢得金牌以来,中国人也对这项运动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皮划艇运动是一项很有锻炼价值的水上运动,属速度和耐力项目。经常参加皮划艇运动,能有效地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加大肺活量,发展全身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质。在国内业余从事这项运动的人并不多,意识到其健身价值的更是凤毛麟角,这项运动完全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