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皮划艇队在近四届奥运会上夺得17金8银4铜,世锦赛斩获金牌无数,其奥秘何在?德国队总教练约瑟夫·巴胡米尔·卡普谢克11月10日在全国皮划艇中高级教练员培训班上对德国训练体系的介绍颇耐人寻味,原来德国皮划艇协会对项目发展、训练指导方面的作用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举国体制”。
尽管运动员的专业培训大部分不是国家掏钱,但德国皮划艇协会显然真正充当了训练“大拿”。协会设有一个总教练,现在就是约瑟夫·巴胡米尔·卡普谢克,他和科研教练一起共同负责训练大纲、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制定,这些纲领和具体的指导成为地方协会、基地的执行依据。
与此同时,总教练和科研教练还与三个科研机构合作:莱比锡体育运动研究所全面协助运动员综合能力的提高,皮划艇运动员不仅在水上划船,还进行滑雪、游泳、田径等多种运动来增强能力;柏林体育发展研究所主要在器材、材料、设备等方面进行合作,研制新训练仪器、科研监测仪器,甚至什么气候下穿什么训练比赛服装也要研究;奥林匹克运动支持中心协同对全国运动员的纵向管理。所有这些都要和总教练进行配合,构成德国高水平运动发展的基本架构。换句话说,德国皮划艇协会总教练不仅有着训练上的无上权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德国皮划艇竞技水平的走向,其手下遍布各地的“幕僚”、“高参”群体也相当庞大,而且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德国皮划艇协会下面还有7个高水平训练基地,分布在波茨坦、柏林、新勃兰登堡、莱比锡、杜伊斯堡、马格德堡、曼海姆。在这里训练,要直接接受协会指导,而运动员自己不用掏钱,有的高水平选手还会得到协会的资助。尽管运动员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工作,但他们在这里可以安心训练,不必担心影响工作和生计。
集国家协会之力,为全国皮划艇运动发展提供有效的训练指导和保障,德国皮划艇协会取得的成就成为德国奥运综合评价中得分最高的协会。作为奥运军团中第二集团的重要成员,德国皮划艇的训练体系、协会的作用非常值得我国借鉴和关注。
我国的体育举国体制,更多体现在专业训练上,如国家队的建立,而科研的介入显然没有如此之深、如此之广,零敲碎打的多,成体系的少,科研内容是否紧密结合项目、解决问题,在某些领域依然悬而未决。地方队伍各练各的,水平参差不齐,协会管理的行政功能不少,但最关键、最核心的训练方面却远未能起到指导全国的作用。因此,如何挖掘举国体制的潜在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协会作用,依然是我国竞技体育需要下功夫研究的。